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硅酸盐、超硬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相关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艺设计、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旨在培养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满足国家需求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高级骨干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及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能达到如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能运用掌握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及无机非专业材料知识,识别、分析、解决超硬材料和硅酸盐材料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
(3)在各种先进陶瓷、玻璃、水泥、超硬材料设计及研究领域,能够胜任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或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成为行业技术骨干。
(4)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协调、组织、管理,能够开展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交流、竞争与合作。
(5)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自己职业能力,职场中具有竞争力。
二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基础理论,材料设计、超硬材料和硅酸盐材料,包括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及其它人工晶体的结构和特点、合成理论、高温高压合成技术、超硬材料性能及其检测方法、超硬磨具、刀具、钻具和超硬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高性能先进陶瓷、功能陶瓷、特种玻璃和新型功能玻璃、新型水泥等的结构、化学成分与生产工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各类材料制备设备、工艺、模具设计、计算机应用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类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无机非金属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学习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正确理解和评价复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立足中国国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将相关知识与方法应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二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位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体育,体测,无机与化学分析D,晶体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超硬专业方向:超硬材料学、超硬磨具工艺学、普通磨料磨具工艺学、超硬材料制备设备。
硅酸盐专业方向:粉体工程、新型功能玻璃、特种陶瓷工艺学、硅酸盐热工设备。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 理 论 课 教 学 安 排
课程平台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周学时 |
开课学期 |
|
总学时 |
上机 |
实验 |
实践 |
|
|
通识教育平台 |
基础必选课程 |
思政课 |
1 |
1911005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
2 |
32 |
|
|
|
4 |
1 |
|
2 |
1911003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
2 |
32 |
|
|
|
4 |
2 |
|
3 |
1911012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 |
2 |
32 |
|
|
|
4 |
3 |
|
4 |
1911004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 |
4 |
64 |
|
|
|
|
4 |
|
5 |
191G0002 |
形势与政策Ⅰ |
0.25 |
8 |
|
|
|
2 |
1 |
|
6 |
191G0003 |
形势与政策Ⅱ |
0.25 |
8 |
|
|
|
2 |
2 |
|
7 |
191G0004 |
形势与政策Ⅲ |
0.25 |
8 |
|
|
|
2 |
3 |
|
8 |
191G0005 |
形势与政策Ⅳ |
0.25 |
8 |
|
|
|
2 |
4 |
|
9 |
191G0006 |
形势与政策Ⅴ |
0.25 |
8 |
|
|
|
2 |
5 |
|
10 |
191G0007 |
形势与政策Ⅵ |
0.25 |
8 |
|
|
|
2 |
6 |
|
11 |
191G0008 |
形势与政策Ⅶ |
0.25 |
8 |
|
|
|
2 |
7 |
|
12 |
191G0009 |
形势与政策Ⅷ |
0.25 |
8 |
|
|
|
2 |
8 |
|
体育课 |
10 |
12111580 |
体育Ⅰ* |
0.4 |
24 |
|
|
|
2 |
1 |
|
11 |
12111590 |
体育Ⅱ* |
0.4 |
24 |
|
|
|
2 |
2 |
|
12 |
12111600 |
体育Ⅲ* |
0.4 |
24 |
|
|
|
2 |
3 |
|
13 |
12111610 |
体育Ⅳ* |
0.4 |
24 |
|
|
|
2 |
4 |
|
14 |
12111620 |
体育Ⅴ* |
0.4 |
24 |
|
|
|
2 |
5 |
|
15 |
12111630 |
体育Ⅵ* |
0.4 |
24 |
|
|
|
2 |
6 |
|
军事理论课 |
16 |
09116120 |
军事理论Ⅰ |
1 |
16 |
|
|
|
4 |
1 |
|
17 |
09116130 |
军事理论Ⅱ |
1 |
16 |
|
|
|
4 |
2 |
|
创新创业课程 |
18 |
14110020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Ⅰ |
0.25 |
8 |
|
|
|
2 |
1 |
|
19 |
05113670 |
创业与企业管理 |
1.5 |
24 |
|
|
|
|
4 |
|
20 |
14110060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Ⅱ |
0.75 |
16 |
|
|
|
2 |
6 |
|
外语课程 |
21 |
06114860 |
外语AⅠ |
3.5 |
56 |
|
|
|
4 |
1 |
|
22 |
06114870 |
外语AⅡ |
3.5 |
56 |
|
|
|
4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类课程 |
23 |
08113690 |
高等数学AⅠ* |
5 |
80 |
|
|
|
6 |
1 |
|
24 |
08113700 |
高等数学AⅡ* |
6 |
96 |
|
|
|
6 |
2 |
|
25 |
08110130 |
线性代数A |
2.5 |
40 |
|
|
|
4 |
2 |
|
26 |
0811005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48 |
|
|
|
6 |
3 |
|
|
|
|
|
|
|
|
|
|
|
|
物理化学课 |
27 |
08113810 |
大学物理AⅠ |
3 |
48 |
|
|
|
4 |
2 |
|
28 |
08113820 |
大学物理AⅡ |
3 |
48 |
|
|
|
4 |
3 |
|
29 |
08110080 |
物理实验Ⅰ |
1 |
32 |
|
|
|
4 |
2 |
|
30 |
08110090 |
物理实验Ⅱ |
1 |
32 |
|
|
|
4 |
3 |
|
计算机课 |
31 |
|
计算机技术基础(Python程序设计B) |
2.5 |
40 |
|
|
|
4 |
1 |
|
其他课程 |
|
|
|
|
|
|
|
|
|
|
|
小计 |
52.9 |
1024 |
|
|
|
|
|
|
拓展课程 |
1 |
社会科学类 |
2 |
32 |
|
|
|
|
|
|
2 |
文化与艺术类 |
2 |
32 |
|
|
|
|
|
|
3 |
数学与逻辑类 |
2 |
32 |
|
|
|
|
|
|
4 |
科学与技术类 |
2 |
32 |
|
|
|
|
|
|
5 |
创新创业与发展类 |
2 |
32 |
|
|
|
|
|
|
小计 |
10 |
160 |
|
|
|
|
|
|
专业教育平台 |
专业必选课程模块Ⅰ |
1 |
10119000 |
无机与分析化学D |
3.50 |
56 |
|
|
|
4 |
1 |
|
2 |
02111170 |
工程导论 |
1.00 |
16 |
|
|
|
4 |
1 |
|
3 |
10113490 |
基础化学实验 |
1.00 |
32 |
|
|
|
4 |
1 |
|
4 |
01112490 |
工程制图C |
3 |
48 |
|
|
|
4 |
2 |
|
5 |
071S0001 |
理论力学D |
2.5 |
40 |
|
|
|
4 |
3 |
|
6 |
10111470 |
物理化学C |
4.00 |
64 |
|
12 |
|
6 |
4 |
|
7 |
011S0062 |
金属工艺学 |
2 |
32 |
|
6 |
|
4 |
4 |
|
8 |
021S0004 |
材料工程基础 |
2 |
32 |
|
|
|
4 |
4 |
|
9 |
02110890 |
晶体学基础* |
2 |
32 |
|
|
|
4 |
4 |
|
10 |
031S0000 |
电工与电子技术A |
2 |
32 |
|
|
|
6 |
4 |
|
11 |
02110930 |
固体物理基础 |
3 |
48 |
|
|
|
4 |
5 |
|
12 |
01110320 |
机械设计基础B |
3.5 |
56 |
|
4 |
|
6 |
5 |
|
13 |
021S0005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Ⅰ* |
3.5 |
56 |
|
4 |
|
6 |
5 |
|
14 |
021S0006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Ⅱ* |
3.5 |
56 |
|
4 |
|
6 |
5 |
|
15 |
021S0007 |
无机材料力学性能 |
1.5 |
24 |
|
4 |
|
4 |
5 |
|
16 |
021S0009 |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Ⅰ* |
2 |
32 |
|
6 |
|
4 |
6 |
|
17 |
021S0010 |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Ⅱ* |
2 |
32 |
|
4 |
|
4 |
6 |
|
18 |
021S0011 |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A |
2 |
32 |
|
|
|
4 |
6 |
|
19 |
071S1007 |
材料力学D |
3 |
48 |
|
4 |
|
4 |
4 |
|
20 |
021S0012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
3 |
48 |
|
8 |
|
6 |
6 |
|
小计 |
50 |
816 |
|
|
|
|
|
|
专业必选课程 模块Ⅰ |
超硬方向 |
1 |
02111630 |
无机材料岩相学(三级项目) |
2 |
32 |
|
12 |
|
4 |
6 |
|
2 |
02111640 |
实验参量的测量与控制(三级项目) |
1.5 |
24 |
|
8 |
|
4 |
6 |
|
3 |
02111880 |
专业外语 |
1.5 |
24 |
|
|
|
4 |
6 |
|
4 |
02111280 |
超硬材料学* |
2 |
32 |
|
|
|
4 |
7 |
|
5 |
02111650 |
超硬磨具工艺学* |
2 |
32 |
|
|
|
4 |
7 |
|
6 |
02111290 |
普通磨料磨具工艺学* |
2 |
32 |
|
|
|
4 |
7 |
|
7 |
021S0013 |
超硬材料制备设备(三级项目)* |
1.5 |
24 |
|
|
|
4 |
7 |
|
8 |
|
超硬材料综合实验 |
1 |
32 |
|
|
|
|
7 |
|
小计 |
13.5 |
232 |
|
|
|
|
|
|
硅酸盐方向 |
1 |
02111630 |
无机材料岩相学(三级项目) |
2 |
32 |
|
12 |
|
4 |
6 |
|
2 |
02111640 |
粉体工程* |
2 |
32 |
|
|
|
4 |
6 |
|
3 |
02111880 |
专业外语 |
1.5 |
24 |
|
|
|
4 |
6 |
|
4 |
021S0014 |
特种玻璃工艺学* |
2 |
32 |
|
|
|
4 |
7 |
|
5 |
021S0015 |
特种陶瓷工艺学* |
2 |
32 |
|
|
|
4 |
7 |
|
6 |
021S0016 |
水泥工艺学 |
1.5 |
24 |
|
|
|
4 |
7 |
|
7 |
|
硅酸盐热工设备* |
1.5 |
24 |
|
|
|
4 |
7 |
|
8 |
|
硅酸盐材料综合实验 |
1 |
32 |
|
|
|
|
7 |
|
小计 |
13.5 |
232 |
|
|
|
|
|
|
专业课程选修模块Ⅱ |
|
1 |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授课) |
1.5 |
24 |
|
8 |
|
4 |
5 |
|
2 |
|
材料科学前沿与研究进展 |
1.5 |
24 |
|
|
|
|
|
|
3 |
|
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
1 |
16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2 |
32 |
|
|
|
|
|
|
|
1 |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授课) |
1.5 |
24 |
|
8 |
|
4 |
5 |
|
2 |
|
材料科学前沿与研究进展 |
1.5 |
24 |
|
|
|
|
|
|
3 |
|
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
1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2 |
32 |
|
|
|
|
|
|
注:1.周学时后有“/”的表示该课程要在前半学期开课,周学时前有“/”的表示该课程在后半学期开课。2.课程名称后有“*”的表示该课程是学位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序号 |
课程编码 |
项目名称 |
学分 |
学期 |
起止周 |
备注 |
1 |
22110010 |
军事技能 |
2 |
1 |
3-4 |
学工处组织教学 |
2 |
1911013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 |
1 |
1 |
|
|
3 |
12110940 |
体测Ⅰ* |
0.4 |
1 |
|
|
4 |
1911014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 |
1 |
2 |
|
|
5 |
12110950 |
体测Ⅱ* |
0.4 |
2 |
|
|
6 |
1911015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 |
1 |
3 |
|
|
7 |
12110960 |
体测Ⅲ* |
0.4 |
4 |
|
|
8 |
1911016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
1 |
4 |
|
|
9 |
05113680 |
创业与经营实训 |
1 |
3或4 |
|
东校区第4学期开课,西校区第3学期开课 |
10 |
12110970 |
体测Ⅳ* |
0.4 |
6 |
|
|
11 |
|
金工实习 |
4 |
3 |
16-19 |
|
12 |
|
创新创业教育 |
|
7 |
|
不纳入培养计划总学分,列为双创课外实践环节,纳入毕业资格审查范围。 |
13 |
|
专业调研 |
2 |
4 |
18-19 |
|
14 |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C |
2 |
5 |
16-17 |
|
15 |
|
电子电工技术课程设计A |
2 |
5 |
18-19 |
|
16 |
|
生产实习 |
4 |
6 |
20-23 |
|
17 |
|
专业课程设计 |
2 |
7 |
14-15 |
|
18 |
|
材料专业实验(二级项目) |
2 |
7 |
16-17 |
|
19 |
|
毕业设计 |
10 |
8 |
1-15 |
|
|
|
|
|
|
|
|
合计 |
36.6 |
|
|
|
五、超级金课课程群
序号 |
课程编码 |
项目名称 |
学分 |
学期 |
起止周 |
备注 |
总学时 |
上机 |
实验 |
实践 |
|
1 |
|
|
|
|
|
|
|
|
|
2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
6 |
7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1.周学时后有“/”的表示该课程要在前半学期开课,周学时前有“/”的表示该课程在后半学期开课。
2.课程名称后有“*”表示该课程是学位课。
3.“专业选修课程模块Ⅰ”为必选的专业选修课。
六、专业培养计划说明
1、本专业最低毕业要求学分为(170)分。其中课内理论课程学分为(133.4)分,占总学分的(78.5)%;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学分为(36.6)学分,占总学分的(21.5)%。
2、本专业培养计划安排课内理论总学时(2328)学时,主要由两类平台课程组成: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社会科学类、文化与艺术类、数学与逻辑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创业与发展类等五大模块,分为基础必选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必选课(31)门,(1024)学时,计(52.9)学分,占理论总学时(45.2)%。拓展课程中,学生应至少修够(224)学时,计(14)学分,占理论总学时()%,其中修读“文化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数学与逻辑”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创业与发展”类每类不少于2学分。
(2)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分为专业必选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选修模块,其中专业必选课程模块(20)门,(816)学时,计(50)学分,占理论总学时(35.0)%。专业课程选修模块中,学生应至少修够(264)学时,计(15.5)学分,占理论
总学时(11.3)%。
3、本专业培养计划(4)年内安排集中实践性环节(40)周,(36.6)学分,占总学分(21.5)%。
4、本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学位课(19)门,(712)学时,计(39.5)学分,占总学分(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