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李四光先生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馆长特别助理邹宗平老师做客燕山大学,为我校师生作《无悔的选择》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共同举办。校党委书记赵险峰出席并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赵险峰主持讲座
邹宗平老师结合大量珍贵照片资料和亲身经历的事例,讲述了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物理学家李林、生物化学家邹承鲁,一门两代三院士爱国、奉献、奋斗的故事,引领听众回到那段峥嵘岁月,共同体悟伟大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李四光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他提出“先找油区、后找油田”的理论,帮中国摘掉“贫油”帽;他指导寻找铀矿,为“两弹”研发奠定坚实基础。受父亲影响,女儿李林先后三次因“国家需要”改行并全身心投入新的科研事业,她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工作试验、第一艘核潜艇材料试验,为祖国的原子能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女婿邹承鲁投身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他和他的团队用了8年时间成功实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一家、二代人、三位院士,他们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作出了不愧于时代的无悔选择,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求实、创新、育人、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让现场的师生深受感染和鼓舞。
邹宗平作讲座
(照片由新闻中心尚鑫妍、杨柏政拍摄)
讲座后,在场师生与邹老师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邹老师引用李四光先生的话勉励大家“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希望大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赵险峰表示,百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民族复兴路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攻克了一道道“世界级”科技难关,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式”科技奇迹,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有的精神品质。邹宗平老师以“趣、实、活、新”的讲解风格,讲述了三位院士的科技报国故事,为我们诠释了“有一种无悔选择叫国家需要”的爱国情怀,这对于弘扬老一代科学家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赵险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从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汲取接续奋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求真务实、勇担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邹宗平,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79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质专业学习。她是与李四光先生一起生活直至李先生逝世的唯一健在的直系亲属,也是李四光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唯一授权人。作为李四光先生的后人,邹宗平老师为李四光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积极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以弘扬李四光精神为主导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为推动李四光纪念馆走向社会、发挥教育职能作出了重要贡献。